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259号
中山纪念堂曾经是“国父”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时的总统府,是一座气魄宏大、富于民族特色的纪念性文物建筑。外表雄伟肃穆,金光灿烂,内里富丽堂皇,不但是广州的旅游胜地,同时也是省市政治、文化活动的中心场所。
中山纪念堂位于广州市东风中路,纪念堂及庭园用地面积为62000平方米,主体建筑面积6600平房米,高52米,舞台口宽15米,深20米,座位3238个。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八角形建筑,外形庄严宏伟,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。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建筑力学的结构原理,采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,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,更显气势恢宏。纪念堂的主体建筑为大礼堂,高49米,系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宫殿式建筑,上部是八角攒尖重詹歇山顶。红柱黄砖衬着宝蓝钯琉璃瓦盖,富丽堂皇显得庄严肃穆。梁柱周围装饰着世族风格的彩画图案,金碧辉煌。大礼堂正门上方,挂有“天下为公”四字横匾,是孙中山所书。大礼堂的建筑充分显示了我国高度的建筑水平,礼堂内看不到一根柱子,支撑大屋顶的8根柱子隐藏在壁内,给人一种新颖、宽敞、明亮的感觉。礼堂的座席有上下两层,可容纳5000人。
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性的建筑物之一,又是广州市大型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。它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史大事:1936年,广州市各界人士在此举行禁烟大游行;1945年9月,驻广州地区的日本侵略军在这里签字投降解放后,每年各种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、省市的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都在这里举行,如教育基金百万行、广州国际集体婚礼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、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等等。
解放前夕,纪念堂因年久失修,已严重损坏。解放后,人民政府从五十年代初开始至1988年曾七次拨出专款对各项设施进行修葺和完善。1998年再次拨款6000万元,对纪念堂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性大维修,更换了中央空调、灯光、音响、座椅,重新改造了贵宾室,化妆间、舞台,增加了消防喷淋系统和保安监控系统,堂前中山塑像改用铜材铸造,对广场、环境亦作了进一步的美化,使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物焕发出勃勃生机,从80年代初向游人开放以来,它更是成了广州主要的游览胜地,成为中外人士喜爱的参观游览胜地。可以说,中山纪念堂的政治影响,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较好的表现。
特色景观
古树名木
中山纪念堂不仅有广州最老的木棉王,它还有广州最大的两棵白兰树。它们是纪念堂奠基、竣工时栽下的,它们与纪念堂一起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坎坷岁月,终年常绿、亭亭如盖的碧绿树冠可荫地数百平方,如同两个高大忠勇的卫士守卫着纪念堂。每年的初夏(6月)和深秋(10月),浓香四溢、洁白无瑕的小花桂满枝头,香飘数里,象征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万古流芳。
云鹤华表
“云鹤华表”,高插云天,雄伟俊挺,它的八角形底座超过一个人的高度,柱顶祥云缭绕,显得气派非凡,庄严肃穆。
中山纪念碑
孙中山纪念碑,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修建物纪念性建筑之一,位于越秀山山顶,与中山纪念堂处于同一轴线上。纪念碑占地30多平方米,是一由花岗岩石彻成的方锥形建筑物,因其下大上小且四坡尖顶、挺拔向上,颇有冲天之势。从纪念碑往下约百米,越秀山的山腰上,另有一座与孙中山先生有关的建筑物,即孙总理读书治事处。
柱头饰“¥”
始建于1929年、完工于1931年的中山纪念堂,其主体建筑上,每一根圆柱的柱头饰都刻着“¥”的符号,与人民币的货币符号“¥”完全一致。至于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,纪念堂管理处工作人员认为,这应该是一种巧合。这个符号其实就是一个“羊”字,中山纪念堂使用这个符号,应该是与羊城“五羊献穗”的美丽传说有关。意即“羊城的中山纪念堂”和“羊城人民对孙中山的永远怀念之情”。
避难古鼎
在纪念堂大堂正门两侧,分别摆放着两个鼎,分别于1929年6月1日和1930年10月10日烧制,已有近80年的历史。据介绍,在“文革”时期,因为“破四旧”运动,两个鼎上面的“民国”等字样被人弄掉了。纪念堂当时的老馆长,为了避免损坏了古鼎,带领几个壮劳力,在半夜三更将它们埋进了东边的草地里,当作绿化用的(大粪)肥料池保护起来。“文革”结束以后,再挖出来向游客展示。